以前写的武侠评论,版权归少轻狂所有,未经许可请勿转载,谢谢!
金庸笔下,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、栩栩如生的人物。他认为,在小说中,人性是最值得作者发掘的东西,他说:“我写小说旨在刻画个性,抒写人性中的喜愁悲欢,……政治观点、社会上的流行理念时时变迁,人性却变动极少”。
本系列文章主要试从人性等角度对人物进行一些剖析,谬误之处,欢迎斧正。
注:本文所引原著文字,均据三联版《金庸作品集》。
“萧”者,萧杀孤独也。
“峰”者,高大雄伟也。
“萧峰”者,字面之意便是“一座孤独的耸立于天地之间的山峰”。
萧峰之义。
萧峰是金庸塑造的极为成功的侠义英雄形象。他顶天立地、肝胆照人、武功盖世、义薄云天。
杏子林中,丐帮宋奚陈吴四大长老受全冠清唆使离间,反叛萧峰,欲废其帮主之位。丐帮千万帮众,几成萧峰死敌。但萧峰却以德报怨,四柄执刑法刀刺入肩头,自流鲜血,以洗四大长老叛乱之罪,遂使帮众心悦诚服。
聚贤庄内,萧峰为势所逼,亦为保存当时与他没有任何交情的阿朱性命,与中原英雄豪饮断义,而后大战群雄,身受重伤,若非萧远山蒙面相救,萧峰必死无疑。
小仁小义也就罢了,在民族意识上,萧峰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思想境界,这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是极为难得的。他曾对玄渡言道:“大师是汉人,只道汉为明,契丹为暗。我契丹却说大辽为明,大宋为暗……如此杀来杀去,不知何日方了?”
萧峰知道以一己之力必难化解宋辽的民族仇恨,但他还是要胁迫辽主耶律洪基答允立即退兵,终其一生,不许辽军一兵一卒越过宋辽疆界。为了天下百姓,为了民族大义,萧峰毫不犹豫地站上了刀尖,也注定了这位悲天悯人、正气浩然的英雄,终以悲剧收场!
萧峰之爱。
萧峰与阿朱是典型的患难之交:初识,萧峰帮主之位被废;第二次相遇,萧峰在少林寺遭到误解围攻;而后,为给阿朱疗伤,萧峰大战聚贤庄;为寻身世真相,两人奔波江湖……
萧峰果断英明处理帮内叛乱,以德报怨赦免四大长老,便给阿朱留下了深刻印象;萧峰离开杏子林,众人却被西夏武士所擒,萧峰仗义相救,阿朱更是对他另眼相看;萧峰下决心闯龙潭虎穴找薛神医为阿朱疗伤,“阿朱瞧着他这副睥睨傲视的神态,心中又是敬仰,又是害怕。”敬仰是爱情的基础之一,这时的阿朱,已然对萧峰真正动了感情。
后来,聚贤庄中群雄竟不讲公道,欲杀奄奄一息的阿朱,激发了萧峰的高傲倔强之气,对阿朱大声说道:“事到如今,他们也决不容你活了,咱们死在一起便是。”
“咱们死在一起便是。”这生死置之度外的一句豪言,更让阿朱为之倾心相许。所以,在雁门关上,神思不定的萧峰満脸杀气,怀疑阿朱杀了玄苦大师时,阿朱却柔声说道:“乔大爷,不管你对我怎样,我这一生一世,永远不会怪你的。”
阿朱死后,萧峰受其所托照顾阿紫,内中多有曲折,但他始终对阿紫只有关爱之情,却无男女之意,此处不提。
萧峰之错。
萧峰一生境遇坎坷,阅尽了人世沧桑,惟有阿朱对他温存体贴,倾心相爱。可是,萧峰的复仇之心比对阿朱的感情更为坚忍执着!正是在此情况下,阿朱才会傻傻地(其实也是万不得已)乔装成段正淳应战,致使塞外牧羊之约终成一纸梦幻。
阿朱以死规劝萧峰“一个人做了错事可能是无心的”,但他还不醒悟,仍然去找康敏探问“带头大哥”的消息。更有甚者,竟然还为康敏所迫,将这个毒如蛇蝎、心理严重变态的荡妇抱在怀里,看得轻狂恶心不已。
唉,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,正是如此,萧峰才是一个人格丰满有血有肉的侠义英雄!
萧峰之死。
萧峰身具契丹血统却被汉人抚养长大,学了汉人武功,做了丐帮帮主。当他身世之迷被揭开后便立即被抛到了宋辽矛盾的风口浪尖。从此,他开始了不断地寻找却又不断地失去:失去了父母恩师,失去了友谊爱情,最后,他把箭头插进了自己的心脏,失去了自己的生命。
其实,萧峰的死是必然的,原困有二:
一、殉情。小镜湖畔石桥之上,阿朱伤在他的掌下,死在他的怀中,萧峰的死意这时便已萌生:“只想立刻死了,永远陪着阿朱”。后来,萧峰等人被契丹兵将追至雁门关,他触景生情,想起当初来雁门关见到阿朱时她情致殷殷的话语:“我在这里已等了你五日五夜……你果然来了,谢谢老天爷保佑,你终于安好无恙。”一时间伤心欲绝,死意愈坚。
阿朱,这个可爱而又可悲的女孩,在不知不觉之中,已成为萧峰悲剧的制造者之一,尽管她自己认为是为萧峰而死,实际上她的自我牺牲却让萧峰坠入了不得不死的境地。
二、明心。他身为丐帮帮主,数次坏了契丹攻宋的大计。但后来发觉,自己竟是契丹人。他因不容于中原武林而远赴契丹,救主有功被封为南院大王。当契丹之主再次与大宋兵戎相见时,他不得不迫君折箭退兵立誓。此举是为天下苍生而计,还是贪慕南朝荣华?萧峰身处嫌疑之地,为明心迹,有死而已。
萧峰生在那个民族观念极其狭隘的年代,他只有放弃自己的生命,才能实现他的价值。这是金庸也无力改变的,因为萧峰是一个大仁大勇、信义兼全的豪杰英雄!
于是,他——死——了!
乔峰,丐帮之主,纵横江湖,人人敬仰;萧峰,若大世界,竟无安身立命之所。乔峰和萧峰两个名字之间竟隔着不可逾越的万丈深渊。这是命运的悲剧之渊,也是人性的丑恶之渊。念及此处,吾仰天长叹,萧峰何辜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