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写的武侠评论,版权归少轻狂所有,未经许可请勿转载,谢谢!
金庸笔下,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、栩栩如生的人物。他认为,在小说中,人性是最值得作者发掘的东西,他说:“我写小说旨在刻画个性,抒写人性中的喜愁悲欢,……政治观点、社会上的流行理念时时变迁,人性却变动极少”。
本系列文章主要试从人性等角度对人物进行一些剖析,谬误之处,欢迎斧正。
注:本文所引原著文字,均据三联版《金庸作品集》。
韦小宝出身于市井,混迹于宫廷,逍遥于江湖,隐遁于山水。
韦小宝是一个可爱的“赖皮”,他聪明机变又轻松幽默,举止下贱但并不下流,不学无术却胸有小志,脚踩两船竟忠义不忘。
但从另一角度来看,韦小宝却是一个吸纳了传统文化中大量劣质因子的人物。他玩世不恭、毫无信仰,对上献媚、向下索贿,三妻四妾、歧视女性,营私舞弊、厚颜无耻,坑蒙拐骗、公报私仇,如此种种,不一而足。
“通吃”之技
一为利舌。此技主要用于撒谎行骗、溜须拍马、赌咒发誓。舌功一出,所向披靡,无往不胜。无论是英雄陈近南,狠毒洪教主,枭雄吴三桂,各色人等无不在此利舌之上损兵败北。
二为厚颜。此功已练到了登峰造极、炉火纯青之境。为了保全性命,韦小宝一切可以从权,打不过就逃,逃不了就降,降不了就攀亲戚、拉关系。师父拜了四个,拜把子兄弟更是多如牛毛,都是为了某种对他有利的目的而埋下的伏着。
三为百变。韦小宝对其他武功全无兴致,对“神行百变”却情有独钟,而且这绝妙轻功竟成了他的逃跑之技。创此神功的祖师爷泉下有知,不被他气得再死十次才怪!
四是赌博。韦小宝是个赌品较差,赌技颇高,赌运奇佳的大赌棍。他以赌收买人心,以赌决胜杀敌,更是以赌决定哪个老婆晚上陪他过夜。赌是他的爱好,也是他的品性。在左右为难无法抉择的关口,他往往一横心——赌了——大不了脑袋落地碗大个疤!幸而他运气不错,每每化险为夷。
“义气”之光
韦小宝出生于妓院,从小所受的教育无非是“妓院文化”。但他偏偏爱听说书中那些义气为重肝胆相照的侠义故事。这是他唯一受过的正面教育,也形成了他难能可贵的义气性情。
韦小宝虽讲义气,但有时是十分犹豫不决的,要靠“太不讲义气了”这样的话来激励自己。比如朝廷捉拿茅十八,韦小宝看到茅十八已是非输不可,他想逃跑,却又想:“若悄悄逃走,可也太不讲义气了。”终于未动脚步。
他从海公公与假太后的对话之中,知道了很多祸及生命的皇宫秘密,他想告诉康熙,又怕被杀灭口,再三踌躇之后,他想:“英雄好汉什么都能做,就是不能不讲义气,大丈夫死就死好了”。于是向康熙坦陈真相。
康熙到五台山寻父,被白衣尼九难突然偷袭,韦小宝不假思索横身为其挡了一剑,这是他讲义气唯一没有犹豫的一次。其实并非他不想犹豫,而是当时情势实在紧急,没有丝毫转念之机。
韦小宝杀了鳌拜,阴差阳错成为天地会青木堂香主,并拜陈近南为师。后来康熙要他剿灭天地会,这次他几乎毫不犹豫地救了天地会的众位朋友。从犹豫不决到毫不犹豫,韦小宝在讲义气这一点上已然慢慢进化改变。
不管韦小宝在讲义气时怎样思虑犹豫,事实上每次他都是拿自己的生命作赌,对于把身家性命看作头等大事的韦小宝,这样已是十分不易了,我们实在不应对他苛求太多。
“流氓”之议
有人曾说,“历来写流氓,司马迁第一,鲁迅第二”,只是不知金庸能排第几?
韦小宝的流氓事迹,大多是唱唱十八摸、打架撒石灰、背后捅刀子、纠缠女孩子、拿人当婊子,等等。
显然,金庸写流氓并非长项。
韦小宝看不起文人,却崇尚文化。什么“鸟生鱼汤”,什么“一言既出,什么马难追”。奇文怪词,纷至沓来。“小流氓”韦小宝被金庸写成了一个具有畸型文化的流氓。而真正的流氓,一向不把文化这玩艺看在眼里。例如未曾发迹之前的朱元璋。
韦小宝看不起女人,却爱慕美女。他虽调戏女子,存心不良,但宁可攻心为上,一般不动真格。初见阿珂,他顿如泥塑木雕,心里说“我死了,我死了”,立志死追到手。后来多次有机会占有阿珂,却迟迟不肯下手,足见他流氓得并不彻底。
但金庸毕竟要把他塑造成一个“小流氓”。所以,在行文至第三十九回时,韦小宝终于在丽春院中把阿珂、双儿、方怡、沐剑屏、曾柔、洪夫人六个女子抱上大床,胡天胡地了一番,做了她们的集体老公!
“杂种”之宝
“韦小宝将母亲拉入房中,问道:‘妈,我的老子到底是谁?’韦春芳瞪眼道:‘我怎知道?’韦小宝皱眉道:‘你肚子里有我之前,接过什么客人?’韦春芳道:‘那时你娘标致得很,每天有好几个客人,我怎记得这许多?’
韦小宝道:‘这些客人都是汉人罢?’韦春芳道:‘汉人自然有,满洲官儿也有,还有蒙古的武官呢。’
韦小宝道:‘外国鬼子没有罢?’韦春芳怒道:‘你当你娘是烂婊子吗?连外国鬼子也接?辣块妈妈,罗刹鬼、红毛鬼到丽春院来,老娘用大扫帚拍了出去。’韦小宝这才放心,道:‘那很好!’”
韦小宝真的可以放心了!因为他可能是汉人,也可能是满人,还有可能是藏人回人,但绝不会是外国人。所以,当清朝政府与“反清复明”的天地会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时,他表现不出常人所具有的民族大节和政治立场。在当时错综复杂的民族势力中,他只能做到圆滑地保全自己的性命,除此以外,别无他策。最后,在进退维谷之间,他突然大叫一声:“老子不干了”!领着七个老婆,接了一个老娘,遁迹于云南大理的白山黑水之间,从此逍遥快活去了。
当然,对于韦小宝自己来说,他既不反清复明,又不剿灭天地会,只是基于他性格中唯一的闪光点——讲义气,与民族大节和政治立场丝毫无关。
韦小宝虽是“杂种”,但他确确实实是纯正的中国人。这一点金庸在《鹿鼎记》结束时特意作了交代,的确大有深意!轻狂所想到的,有两点:
首先,韦小宝是中国人所有“劣根性”的集大成者,每个中国人都有可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。(但在这里并非要我们对号入座)
第二,《鹿鼎记》并不是描写满汉回藏的民族纠葛,而是要探究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,中国人的立命之本——怎样适应环境。(幸好只是探究而已,如果世上全是韦小宝之流,不知我等会是怎样地瞠目结舌!)
为了寻求生存和取得胜利,对于韦小宝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做的,偷抢拐骗,吹牛拍马,什么都干。这些坏事,他做来心安理得。
韦小宝在生存中随机应变,无往不胜;但在道德上,他除了义气之外,别无足取。